从齐鲁大地到西域边陲,山东大学"万里边疆 强国有我"天山连心实践团的六名成员跨越近3000公里,完成了一场跨越地理与心灵的双重跋涉。7月31日,当实践团的脚步终于落在新疆昌吉州奇台县的土地上时,"金奇台"的灿烂阳光见证了这群青年学子的赤子之心。
奇台——这座坐落在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东南缘的边城,以1.93万平方公里的广袤胸怀,向学子们展示了边疆发展的时代画卷。但实践团此行的真正目的地,是更北方的国境线——中蒙边境的乌拉斯台口岸。
8月2日黎明,晨光微熹中,队员们向着边境线进发。三个半小时的车程后,"中国乌拉斯台口岸"八个鲜红大字赫然入目。在边防连史馆,一个跨越三代人的戍边故事让学子们动容:牧民为感念军医救命之恩,将儿子命名为"热合买提"(意为感激),从此这个家族与边防结下不解之缘。队员杨清予在参观后感慨:"军营生活颠覆了我的想象——现代化的文体设施、跨国联欢活动、可口的伙食,展现的是新时代戍边生活的立体图景。"
当实践团最终站在163号界碑前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队员们手持朱漆,一笔一划为界碑描红,仿佛在触摸祖国的脉搏。界碑描红仪式后,共青团员们面向团旗重温入团誓词,誓言在边境线上久久回荡。"站在界碑前,我深切感受到个人的渺小与使命的重大。"杨清予的话道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夕阳西下时,返程的大巴载着满载而归的学子们驶向远方。这一天,他们在天山脚下完成了一场特殊的精神成人礼;这一刻,"万里边疆"不再是一个地理概念,而化作了血脉中流淌的家国情怀。正如他们的团名所昭示的:强国有我,这既是青春的誓言,更是时代的召唤。

(文、图/杨清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