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动态 -> 正文

武汉大学江吉周教授做客第250期能动论坛

发布日期:2025-09-19 点击数:

9月18日下午,由山东大学核科学与能源动力学院举办的第250期能动学术论坛顺利举行。此次论坛邀请到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副院长江吉周教授做专题报告,主题为“二维碳基材料光/电催化”。本次论坛由核科学与能源动力学院副院长韩奎华教授主持,百余名师生参与了论坛。

报告开始,江教授首先结合国家战略与社会实践分享了自己在产学研融合与教育国际化方面的思考与实践。他介绍了参与化工安全行业产教融合工作、推进高校与企业协同发展的经验,讲述了筹建中非国际开发大学的构想与进展,强调教育扶持与国际人才培养在“一带一路”与中非合作中的重要性。此外,江教授还谈到自己在学术期刊与学术服务方面的工作:参与创办与主办学术期刊、担任多本期刊编委与副主编,呼吁青年学者更多支持国产学术期刊、关注学术规范与科研成果的学术传播与产业化转化。

接着,江教授围绕g-C3N4与MXene两类二维碳基材料,从制备策略、微结构调控、界面工程到器件应用,系统阐述了团队的研究进展与方法学创新:g-C3N4的层间扩展与掺杂/空位协同调控、材料结构概念与机理框架等。江教授团队还提出耦合多物理场与工程化思路:将光热、压电与光伏等效应引入光催化体系,以增强光生载流子产生与分离、提高反应热动力学,从而在实际工程场景中提升效率。

报告期间,江教授还分享了若干典型示例与工程化方向,包括利用g-C3N4改性实现光催化抗生素降解、碳基材料在光电/光热协同催化中的应用,以及MXene在电极界面优化与新型离子电池中的潜在价值。为推进从基础到应用的转化,团队坚持“实验—原位表征—计算—数据驱动”协同的研究范式。

报告结束后,师生围绕掺杂与空位的可控引入以及如何推动材料成果工业化等问题与江教授展开了热烈讨论。江教授就材料制备的工艺调控、原位表征的选择及跨学科合作提出了具体建议,并鼓励青年学者注重理论-实验-工程的结合,积极参与产学研合作与学术传播。

嘉宾简介:

江吉周,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副院长、武汉工程大学教授、湖北省“楚才卡A卡”获得者、国际先进材料学会会士 (FIAAM)、2023年度和2024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入选者、英国皇家化学会材料化学领域2024年度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Emerging Investigators (JMCA新锐科学家)、2025年度Rare Metals Excellent Emerging Investigators (RM优秀新锐科学家)、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南洋理工大学访问学者、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入选者、国家公派留学基金获得者。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新型二维碳基材料的制备及其光/电催化、锂电新材料关键技术研究、磷/钡矿资源高值化利用等。在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2篇正封面论文)、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Nano Research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了200多篇论文。Google学术H指数为54。现任《Composite Functional Materials》主编、《Chinese Chemical Letters》副主编、《Journal of Industrial and Engineering Chemistry》副主编、《Carbon Letters》副主编等。现担任教育部“化工安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筹)理事长、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顾问、新型催化材料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作者:王胜杰 /摄影:王胜杰 /责任编辑:韩奎华、刘晓凤)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8-2020 山东大学核科学与能源动力学院

地址:济南市经十路17923号 邮编:250061

电话:0531-88392701 传真:0531-88392701

[ 网站管理 ]

  • 山大能源与动力工程

  • SDU微言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