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册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生工作 >> 荣誉册 >> 正文
【国奖获得者】陈润东——踏浪远航至千里
发布时间:2020-11-25 23:18:55    编辑:魏旭菲    点击:[]

秋意渐浓,在一个普通的夜晚,我们在教学楼的圆桌边开启了愉快的采访之旅。在两个小时的交谈中,陈润东便给我们留下了活泼可爱有思考的印象。

陈润东,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018级本科生连续两年排名热能工程专业第一。她曾任山东大学学生会文艺部干事,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青年理论学习研究会部长,现任2018级热D班学习委员曾获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国家级三等奖校级特等奖、校级二等奖、校级三等奖,山东大学第六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铜奖一项优胜奖两项等;被评为山东大学2018-2019年度三好学生,山东大学2019年度优秀共青团员等。

明确目标,孜孜以求

她连续两年保持专业第一的成绩令人叹服,对此她表示,在大一时便有保研的打算,就将学习看作重中之重,对自己要求严格,力求认真地去做好每一件事。她也确实做到了,常与优秀的学长学姐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经验常去图书馆,利用好空闲的大段时间投入学习中;看书的爱好,在阅读中锻炼自己的专注力保持一定的刷题量,通过刷题巩固知识点、总结题型。强调学习尽可能把书读透,把知识真正理解,才是最好的。学习的过程可能会很辛苦,也会遇到一些难题,但她十分享受掌握知识后得到的成就感。另外,她说:“当你做好一件事后,给自己一个小奖励,可以是出去吃一顿饭,也可以去看一场精彩的电影,这样你便不会觉得很累,你会觉得每一天都很有满足。”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对于陈润东而言,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每一天每一月都进步一点点,逐渐成为更好的自己。

细察勤思,敢于创新

陈润东曾经参加过节能减排、机电创新、互联网+等多项科创赛事,获得多项荣誉。提起科创,陈润东分享了她的一点心得——一个项目的想法很重要,它决定了你努力的方向,而想法要有所创新,既不能拘泥于前人的成果,但也不能过于理想,无法实现。科创需要知识储备,她会去中国知网浏览,了解学习一些相关的知识。科创需要合拍的伙伴,她有自己较为固定的小团队,他们之间有着一定的默契,时常共同讨论科创比赛的问题,一起去想点子,把想法转化成实际。科创源于生活,科创的想法也需要从身边出发,她能留意生活中需要改进的地方,细心观察,勤于思考。他们团队曾经获国家级奖项的参赛作品太阳能无人清扫车,便源自于校园中清扫车需要人力操控、噪音大、有扬尘的现象。也许只是一个无心的发现,但当他们深入思考研究之后,便能成为一个极具有创新性的科创项目。另外,陈润东还告诉我们,科创比赛的过程中,不仅能获得知识的增长,还能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团队内良好的分工合作可以收获更高的效益,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

丰富生活,多彩青春

陈润东认为一个优秀的人应该不止是学习成绩很突出他的其他工作也能完成得很好。学生工作、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各个方面陈润东都没有落下。班委、院、校学生会,从班级到校级学生工作,她都有所参与。学生工作既给陈润东带来能力方面的提升,包括与人沟通的能力、合理分配任务的能力、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等;让她认识了不同类型的人,积攒了人脉,扩大了见识面;还让她能够更好地利用工作以外的时间,进行高效的学习。陈润东曾多次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给她留下最深印象的一次是募捐文具给偏远乡村的学生。她和同行者由最开始的四处碰壁,到后来遇见热心公益、理解信任他们的人,筹得善款。受到信任让她感动欣喜,能帮助到别人让她满足开心,做志愿服务在她的心中种下了公益的种子,让她在日后能够更热心地为公益事业出一份力。她曾担任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队长,组建“BDP”小分队,对医患关系进行调研并给出解决方案。她认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认真的调研,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期间或许会遇上一些困难阻碍,但这样的社会实践经历将成为为一次宝贵的经验积累。

 

两年来,便利的图书馆、宽阔的场地、生活权益的保障,让她在山大收获了归属感;亲切耐心的学长学姐,包容贴心的同学舍友,让她在能动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这里的种种,给她提供了良好的外在条件。回望过去,她逐步从一个想努力但没有方向的小白成长为一个有规划高效率的奋斗者,这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前进的过程,这离不开她内在的努力。展望未来,她也将向着保研的方向继续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对于学弟学妹,她给出了自己的小建议:明确自己的目标,每,每要有小进步,你就会在自己希望的方向上不断前行。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正是凭借着她脚踏实地的努力,永不言弃的坚持,陈润东才成为今天的自己。相信她能保持初心,在漫漫的人生路上继续乘风破浪,抵达梦想的彼岸。



(文/房瑞、王轶凡 /陈润东


上一条:【国奖获得者】杨子木——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下一条:【国奖获得者】董玉霞——蕙纕揽茝,功不唐捐

关闭

Copyright © 2014   EPE of SDU.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版权所有    TEL:  0531-88392428  8839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