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时的腼腆,落座时的拘谨,到交谈一段时间之后,敞开心扉的粲然一笑,略显害羞而又活泼可爱的大男孩形象跃入笔者的眼帘。他叫常有润,是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016级本科生,曾任山东大学学生会办公室主任,能动16级二班宣传委员、科创委员等职务,现任能动16级热A班副班长,曾获2017年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山东大学三好学生荣誉称号、第三届山东大学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连续两年获得山东大学社会工作先进个人,2018年国家奖学金得主。
严于律己,衡勤勉业精
约翰·福斯特有言:“成功源于自律。”这句话恰恰是常有润的真实写照,他身上的各种光环,都与本身极强的自律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有些人可能会在周末整整打两天游戏,因为脱离了父母和老师十多年的约束和管教,大家都想放松一下。打游戏、睡懒觉其实很常见,这时候就要考验自制力了。如果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就可能导致挂科甚至延期毕业等严重后果。”
进入大学以来,常有润几乎不玩游戏。即使身边有各种各样的诱惑,他也总能很好地规避。他说,在大学里,良好的自制力尤其重要。想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把更好的自己展现给大家,就一定要不断约束自己,增强自身实力。他讲到自己提高自制力的方法,便是定一个硬性目标。如刷半个小时手机一定放下,实在做不到就把手机扔到一边,用闹钟进行自我监督。同时,他建议我们可以找舍友或者同学进行督促。同学之间相互监督的过程,其实就是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过程。
也正是这种严于律己的品质,让常有润能够一直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在各类比赛中过关斩将,取得优异的成绩。
百忙之中,寻自身宁静
保证学习成绩优秀的同时,常有润还在校学生会,院学生会以及班里担任多项职务,并积极带队参与社会实践调研活动。
谈及很多大学生会面临的迷茫期问题,常有润坦言,其实自己也曾经历过迷茫期。第一个迷茫期,是在刚入学时。“记得当时有一天满课,第二天需要交一篇新闻稿,必须在一个晚上之内完成。同时还有一些其他的学生工作和作业,很多事情挤压到一块儿,毫无头绪。”他说,这个时候千万不能放弃,要学会调整自己。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他逐渐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自我调节的方式。“每个人的调节方式都不一样,跑步,出去玩或者睡觉,都是很好的调节自我的方式。”第二个迷茫期,来自于大二时多方面的压力,包括与国奖失之交臂、科创比赛缺乏信心、对于选修双学位的选择等等。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迷茫之后,他鼓励自己,不能再继续踟蹰不前,要去勇敢面对;前路漫漫,要学会泰然处之。第一次没有拿到国奖,就把失败化作继续前进的动力;科创比赛,其实初次接触也并没有特别好的基础,可以多咨询一下学长学姐和老师,询问他们的意见;关于双学位的选择,就遵循自己的内心,报考心仪的法律专业。
关于选择学生组织的问题,他讲到:“既然做了选择就不要后悔,在选择之前一定要多了解,下定决心,然后选择。加入学生组织可以结识更多的人,也方便自己今后活动的组织。可能在某个时间段工作比学习更着急,那么在这个时间工作要更优先,但在工作中间还要穿插学习,绝不能把学习落下。学生工作只是大学生活中用来丰富自己的一部分,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学习。时间冲突时,也要做好权衡和解决措施。”
因为懂得泰然应对繁杂的日常事务,常有润将学生工作做得风生水起,在学习上也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因为找到了自我调节的方式,他从迷茫之中获得解脱,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宁静。
扫却浮华,惟淡然处之
对于很多人做事趋向于功利的现状,常有润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谈到,对于学习,对于生活,对于工作,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参加活动最重要的是提升自己,而不是为了某种结果。待自己提升到一定高度时,结果也是水到渠成的。”譬如自己参加社会实践,最大的收获就在于他在个人与社会的结合中提升自己,体察社会、服务社会。在暑期带队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中,他深刻体会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深刻意义。因为调研地点在自己家乡,所以之前便有一定的了解。然而去到实地考察之后,他对这片故土产生了新的认识。“调研之前,我们认为互联网的普及程度很高,调研后却发现,其实这项技术在一些农户还没有做到特别大的推广。”
提及大二时与国奖失之交臂一事,他淡然一笑。得知自己差一名而未入选国奖时,他确实感到失落。但他静下心来告诉自己:如果获得国奖,就算是一种鼓励;没有得到,就将其作为动力,激励自己大二继续努力,向更好、更全面的方向发展。而这次如愿以偿获得国奖,对他而言既是一种肯定,也是让自己大三能够更加勤奋的动力。摒弃心中功利的杂念,以一颗平常心去看待生活中的得与失,这就是常有润能够取得今日之成就的原因。
“树立目标,不断提高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保持一颗平常心,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在专访即将结束时,常有润为同学们送上这样一句寄语。各种荣誉加身,他总是淡然处之。因为优秀,早已成为他的一种习惯。
逆境不倒,顺境不飘,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生活中的任何事。相信常有润一定能够保持着这一颗平常心,在漫漫人生路上,乘风破浪,一苇以航。

(文/马方洲、田宇轩、刘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