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毕业生】 刘洪栋——道阻且长,未来可期
采访那日是六月的一个午后,天气还有些闷热。去赴约时路过了白玉兰路,突然看见一个穿着学士服的年轻身影走在我前面,彼时晚风吹拂,夕阳的余晖和路旁暖黄的灯光融合在一起,他慢慢地往前走,脚步沉稳。而在后来对学长的采访中,我总觉得这场交谈和脑海中的场景重叠在了一起,安静的夜晚,亲切的话语,学长带着我们缓缓走进了他的四年时光里,然后四年的种种,努力,收获,遗憾…在最后都化做了一个向前走着的沉着身影。
刘洪栋,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2018级本科生。中共党员,先后担任班级团支书、交流生负责人、班级班长、20级新生班级助理、学院就业助理等职务。在校期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获得各类体育奖项6项,并曾获山东大学校长奖、宝钢优秀学生奖、山东大学优秀共青团员、国家奖学金、第二校园交流奖一等、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一等奖、第七届山东省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三等奖、山东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服务队和山东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学生等荣誉称号。现已保研至清华大学继续深造。
行而不辍,履践致远
谈及大学四年的学习,刘洪栋讲道自己在大一时就产生了一定要重视学习的想法,之后也一直坚持贯彻这一理念,大一延续高中时的良好习惯,有空闲时间就会选择去上自习,最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大二他去了西安交通大学当交换生,这一年也同样不断努力,给自己的交换之旅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而在保研之后,他也和之前一样重视学习,认真思考。笔者佩服于刘洪栋取得的优异成绩,但同时更佩服他四年如一日的坚持,坚持这两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对刘洪栋而言,他始终怀着对知识的渴望,知识获取的越多,内心也不断充实,对接下来的道路也更有勇气,更有信心,这让他走得更远,也能看见更多不同的风景,每一阶段的行而不辍,都是登向最终目标的步步台阶。“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请不要轻言放弃,总有一天,我们会看见坚持的意义”。而对于具体的学习方法,刘洪栋说自己比较偏向于理解知识,比如高数,他会选择去推导公式,去获得更系统更深入的理解,但对于不同的课程,他也会根据课程的特点来做出一些调整,使之更加的得心应手。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基础课程,基础知识的学习,在他看来非常重要,牢固的学科基础是学习能够不断深入的底气。
学以致用,科创登峰
刘洪栋的科创经历与一个词密切相关,那就是“学以致用”,他在平时学习中就注重发现和积累,大一时就积极参加科创比赛,在比赛当中加深对专业的了解,同时弥补自己学习上的空缺,在他的科创历程中,学习与科创互补,在科创的过程中,他通过自身的努力,学习了多款软件的使用方法,提高了自己的知识应用能力,培养了课堂之外、课上难以养成的能力,并且逐渐具有了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他认为,参加科创比赛更能契合目前大学的教育,能强化自己的学习能力,能锻炼自己未来读研做研究时所需要的能力,有利于自己冲击更高层次,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在强调科创重要性的同时,他还提到了科研和科创的区别,在他看来二者能力需求是一致的,在侧重点上有所不同,科创作品相比于科研来说深度较浅但复杂程度毫不逊色,而科研更像在某一方向深深扎入的一根刺。
仰望星空,俯首沉思
刘洪栋在繁忙的学习之余还会常常阅读一些人文社科的书籍,这些书籍常常在阅读的过程中激发他关于人生的思考,他有时会对人生的意义感到迷茫:人为什么而活。他常常沉思而得不到任何结果,于是他开始放下对这个问题的执著,转而开始了另一种思考方式:多思。他一次次的思考而不求结果,在一次次思考中,他不断对这个问题有更深的认识,这一次次的思考也帮助他在遇到困难时化压力为动力,一次次地渡过难关。除了人为什么而活,他还会思考思考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在人生低沉时各种问题更是喷涌而出:奋斗的意义、生死、人生是什么等等,在思考这些问题时他认为自己无形之中思想得到了提升,自身对生活更加积极。
在采访的最后,他为学弟学妹送上了寄语,四年的时光美好而又珍贵,希望大家都可以慢慢探索到自己的道路,也找寻到自己的意义,即使遇到了困难也不要轻言放弃,养成积极乐观的心态,纵使前路艰难,也要慢慢坚持。
(文/梁育彬、赵小蕾 图/刘洪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