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册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生工作 >> 荣誉册 >> 正文
【优秀毕业生】赵俊德——勤耕不辍,精业笃行
发布时间:2022-07-04 23:26:58    编辑:樊晋源    点击:[]

夕阳初照,学校沐浴在余晖的彩霞中,天色渐暗时,盛夏里闷热的兴隆山倒添了几分凉爽,伴着图书馆走廊稍稍昏暗的灯光,赵俊德微笑着向我们走来。在图书馆二楼的研讨室,我们倾听她回忆美好的大学时光,感受她独到的人生见解与无穷的智慧。这虽是与赵俊德的第一次交谈,但却觉得十分亲切。

赵俊德,中共党员,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018级本科生,“山东省优秀毕业生”称号获得者。学习成绩位列基地班第二名,获得2018-2019学年国家奖学金、2020-2021学年国家奖学金在内的14项奖学金。曾任能动学院新闻中心负责人,现任本科生第一党支部书记、山东大学本科学生党支部负责人培训示范班成员、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基地班副班长。获评“山东大学三好学生”“山东大学年度优秀团干部”“共青团宣传调研与网络建设工作先进个人”等近30项校级荣誉称号。科创方面,曾获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一等奖、第十七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一等奖等奖项。

人贵有志,学贵有恒

赵俊德成绩优异,绩点排名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第二名。在谈到如何在上课时保持全神贯注的状态时,赵俊德说到:“我会选择坐在第一排的位置,这样不仅避免出现身体犯困、思想抛锚的情况,而且可以有更好的听课效果。”关于日常学习、生活习惯方面,赵俊德会列出重要事情的deadline清单,避免事后忘记去处理;其次,尽可能利用碎片时间,比如课间和午休前的时间都会用来完成很多工作;再者,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一个全面的构思,这会使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当谈到有关辅修法学的体会时,赵俊德说:“对于辅修学科的学习,它可以让自身获得更宽广的知识面。法学很吸引我,辅修要有兴趣的支撑才能坚持下去,对我来说,法学的课程就像是乏困后的一杯咖啡,每周末听完之后让我感到轻松又充满能量。”

科研创新,勇攀高峰

赵俊德的科创经历十分丰富且成果显著,曾斩获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一等奖、“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一等奖。关于科创经验,赵俊德提出了很好的建议:“首先是创新点的选择,我的建议是主动去与自己的导师交流和学习,对于项目课题的确立,导师不仅更加新颖和紧跟前沿,而且更有学科深度和发展意义。”她又补充道:“学弟学妹们还应该积极主动地跨学院组队,本科期间的科创就是让我们本科生逐步接触了解科研的,我们可以在科创过程中学到很多知识,提升很多能力。现阶段一知半解也不要紧,在科创过程中可以边学边做。比如软件的学习,我更倾向于需要用到某个部分的时候再去针对性学习,边学边实践,这样的效果是要明显好于盲目刷课程教学视频的。”

全心工作,乐此不疲

跟赵俊德的聊天总是绕不开学生工作,她曾任新闻中心主席、学科助教、大学生艺术团成员、校学生会干事、社团副会长、支教队宣传负责人等,连续三年担任副班长,连续两年担任新生朋辈导师,获评“山东大学优秀学生干部”“山东大学年度优秀团干部”等称号。在初入大学时,赵俊德是个偏于内向的人,但通过学生工作的历练,很多能力得以培养。而在被问及如何平衡专业学习与学生工作时,赵俊德说:“第一点就是尝试着把工作与学习分开。在上课之余,我会尽量把碎片化的时间利用起来开展工作。比如,上课的时候我总是习惯带着电脑,即使下课后的十分钟很短暂,这段时间也基本可以用来修改一篇常规的活动新闻稿;第二点是要注重学习管理,提高学习效率。我在考试周期间会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课程学习当中,一天能做到学习十多个小时,大学考试之前进行集中突破学习,其效果可以立竿见影;第三点就是要牢牢抓住课堂。我上课的时候总是会坐在第一排,这样的话能确保跟老师进行互动,与老师有眼神的交流,也能帮助自己全神贯注地跟着老师的思路听课。”

如今的赵俊德即将完成她的本科阶段,去奔赴人生中的下一个舞台。四年一路走来,赵俊德认为她的大学始终是充实而有意义的。谈及要给学弟学妹们分享的言语时,她说:“清醒坦荡且自律,发光而不刺眼。不管工作学习多忙或者日子多么循规蹈矩,要给自己的生活适当的仪式感,至少以后回想起来,大家都能知道自己在哪段时间做过哪些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让这美好的大学四年白白荒废掉。”

转眼间,四年的悠悠岁月已如同手中紧抓的沙子,无声无息的流失。然而,时间的流逝也带给了我们很多收获,如今的赵俊德即将踏上新的征程,相信她一定会不断前行,变得更加优秀。



(文/樊晋源、李文浩 图/赵俊德)


上一条:【优秀毕业生】刘洪栋——道阻且长,未来可期 下一条:【优秀毕业生】朱俊烨——石以砥焉,化钝为利

关闭

Copyright © 2014   EPE of SDU.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版权所有    TEL:  0531-88392428  8839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