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若处子,宛若玉华”。图书馆内昏黄的灯光搭配静谧的氛围,坐在那里看书的她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她一眼,我们便认出了她。初遇刘玉华,她便给人一种知性稳重,温文尔雅的印象。
刘玉华,2014级本科生,中共预备党员,曾在能动学院自管会任职,担任导员助理等职务。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山东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凭借优秀的成绩和出色的工作能力,刘玉华被保送至中科院。
科技创新——做我所想
有趣的创意千千万万,能将创意变为现实的行动力却是万里挑一。“旅行者”、懒人厨房、“变形金缸”,这些光是看名字就觉得天马行空的想法统统都被她和她的小组成员变为了现实。
“最初接触科创方面的活动是在大二”,提及科创,刘玉华如是回答。在她看来想要涉及科创相关的活动,你的头脑中需要有一个大的构思框架来设计你的作品,创意不能靠他人去替你想,得学会从自己的大脑中挖掘创意。
同时,她还提到创意想法固然重要,但伙伴的选择也是做好科创的重要一环,“大学有很多团队项目,同伴靠谱的话,很大程度上能把大家的一些好想法、好创意变为现实”。
科创不仅仅给刘玉华带来了荣誉,同时也给她带来了许多收获。“大一的时候感觉自己什么也不会,和高年级的学长学姐联系也不是很密切。等到了大二真正了解到了一些东西的时候才有了想要参加科创比赛的想法。科创作为一个团队项目本身就需要每个人集思广益,它不仅仅提高了我的学术修养、锻炼我的决策力,同样也教会我如何待人接物,怎样与不同的人交流相处。”
学术修习——厉行高效
学习仍然是刘玉华大学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旋律。大一斩获国家奖学金,大二又荣获励志奖学金和后来的两次优秀奖学金,一项项的荣誉和一笔笔的奖金是对她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最佳肯定。
“奖学金是对一个人学习能力的评定,对今后找工作也有不能忽略的影响”,刘玉华认真地说。当被问及是如何取得这样优异的成绩时,她说最重要的是要懂得自制,课堂上必须集中精力,高效率的课堂学习是取得好成绩的前提。然后是平时的练习和作业也全都不能少,最后是考试周的复习必须全身心地投入,不能有其它杂念。
而她优异成绩的取得跟她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室友,生活在一个学习氛围浓厚的宿舍也是密切相关的。她所在的宿舍曾荣获山东大学学霸宿舍的美称,她也愉悦自豪地说:“我觉得宿舍比人来人往的自习室好多了,室友之间可以互相探讨各自不懂的问题。”明确的学习目标了然于胸,志趣相投的伙伴并肩向前,张弛有度的学习和生活让刘玉华取得好成绩的同时也增强了她的自信,更坚定了她追求自己理想的决心。
学生工作——尽善尽美
紧张的学习生活并未浇灭刘玉华在学生工作方面的热情,用能文能武来形容她再贴切不过了。
“大一和大二当班委的经历让我从一个比较安静的人成了班里比较活跃的人”她跟我们分享道。她说学生工作能增强我们的应变能力,拉进我们与其他人的距离,提高我们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而谈到在工作中最重要的品质,她毫不犹豫地说到了责任心。对工作的兢兢业业和认真负责的回报便是能动学院优秀个人、优秀学生干部和连续三年的优秀共青团员多项荣誉加身。
谈及工作中的收获,刘玉华想了想,顿了顿说:“学生工作让我更懂得合理的利用时间,做事不拖延,也让我有了更多机会与更多优秀的人接触和交流,能更好地汲取别人身上的长处和优点。”无论是大一和大二当班委,还是大三加入自管会以及大四成为导员助理,她都很好地将学习和工作处理得井井有条,也用她四年的大学经历向我们证明只要你足够优秀,学业和工作其实并不冲突,并且可以都做得尽善尽美。
谈及科技创新,她认为科创并不是她的强项,比起真正的强人,她拿的奖项还远不够多;说到学术修习,她觉得学习并不是她的专长,比起真正的学霸,她获得的讲学金只是九牛一毛沧海一粟;提起学生工作,她认为自己并不是什么学生会大佬,比起真正的大佬,她的工作经历并没有那么出彩。她从不认为自己是一个优秀的人,殊不知优秀的人从来不说自己是多么的优秀,她已经让优秀成为了一种习惯。
“玉树芝兰,华星秋月”,这就是刘玉华,如玉兰般娴静,似芝兰般优雅。

(文/马文轩 刘巨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