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风习习,寒气阵阵,在教学楼的咖啡厅里,笔者有幸采访到了2021年度“自强之星”获得者罗俊波。
罗俊波,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019级本科生,现担任青年动力社部长、2021级新生朋辈导师,曾任学院新闻中心部长。获得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全国一等奖、二等奖,学业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特长奖学金等奖励,并获得山东大学优秀共青团员、创新创业活动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敢于试新,愈战愈勇
“人生需要多做点尝试,多去竞争,当失败的时候,我从不觉自己不如别人,只是认识到这一次自己的努力还不够。当下次遇到同样的事情时,我将会更加努力,打败曾经的自己。”罗俊波如是说。在他看来,在面对失败时,持有一种积极的心态是十分重要的,要勇敢地面对失败,逃避并不能够解决问题。罗俊波曾经参加多次节能减排大赛、“互联网+”大赛,在他的科创路上,他遇到了无数的困难阻碍,或是想法难以实现,或是基础不够扎实、劳而无功,但他总是顶住压力,迎难而上。他对自己严格要求,力求做到尽善尽美,正因如此,他才能做到“胜不骄、败不馁”,能够坚定不移地朝自己的目标走去。
罗俊波认为,科创并非是神秘、高不可攀的,一个好的想法来自于平时的留心观察和对各种前沿领域的多多接触,大学里从不缺少资源,缺少的是善于利用资源的人。在罗俊波的科创道路上,导师给予了他莫大的帮助,每当自己遇到困难时,他都会向导师咨询,每一次的沟通不仅是学习科研上的答疑解惑、更是自己思想上的升华。罗俊波还告诉我们,不要因为科创任务有时会与正常的学习生活发生冲突而去选择逃避,关键在于自己的心中是否有坚持下去的决心和毅力,学会在心中做排序,将事情分为轻重缓急,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采取具体的措施。
自立为基,自给自足
罗俊波不仅在科创道路上迎难而上,愈战愈勇,在工作上也积极挑战自己,勇于尝试。校内担任着青年动力社社长,同时还担任新生朋辈导师等职位;寒暑假期间走上社会,尝试着各种职位,兼职过教育机构任课老师,也在餐馆当过收银员。罗俊波回忆起这几段兼职经历,感悟颇丰,餐馆收银员以及传菜员工作环境差、强度高、内容枯燥,但这段兼职经历让他切实感受到了劳动者的不易 ;而做家教和机构辅导老师的时候,工作环境就会好很多,同时每天上完课后还有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罗俊波表示努力学习的意义就在未来能够拥有自己选择工作的余地,而不是被迫干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
三年前,罗俊波初踏入山大校园,对一切感到陌生和迷茫,幸运的是遇到许多热心、优秀的学长学姐,在困难给予帮助、在到迷茫给予指导。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当自己不断成长,拥有帮助他人能力的时候,他便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到朋辈导师活动当中。“爱是纽带,我想把这种温暖一届届的传递下去”,罗俊波说到:“感谢他们对我所有的帮助,他们的光照耀着我,我也要站起来比肩与光,向光而行!“
谈起社交,罗俊波表示自己曾经也是“社恐患者”,对社交活动会感到极大的恐惧,在路上遇到熟人甚至都不敢打招呼。但他没有逃避,积极参与各种活动,为锻炼自己还加入了学生组织,强迫自己和更多的人交流,在交流和沟通的过程当中慢慢地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最终克服了社恐的心理,在害怕社交的时候并不是选择退缩,而是克服这种抗拒社交的心理,通过自己一点一滴的努力,让自己变得开朗,自信。
时刻自省,奋发向上
“优秀的人会更加努力,会不断奋斗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刚入大一,大学自由的环境逐渐让他对学习产生懈怠,忙碌的学生工作和繁重的学习任务常常压得他喘不过气。大一结束,他看到自己的成绩是那样的不尽人意,所幸他没有就此沉沦,他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省,积极改变了自己的学习态度,调整自己状态,主动找老师交流,功夫不负有心人,大二学年的成绩一扫先前阴霾。
罗俊波认为自己进步如此之大,主要是抓住了效率。他告诉我们,学习尤其要讲求效率,若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抓住上课学习的黄金时间,则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也指出,拖延和效率是两个不相容的概念,摆脱拖延症是提升效率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时时刻刻秉持“今日事今日毕的”信念,主动把学习场所从宿舍迁移到教室、图书馆,就是对自己拖延心理的一种抑制。罗俊波还向我们分享了他在学习上的“二八定律”,即先弄懂学科中的基础知识概念,拿到80%的分数,再通过广泛的课外练习去争取额外的20%。他还提醒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导师这个资源,在遇到问题或困难,不妨主动向他们寻求帮助,可能会眼前一亮、茅塞顿开。
“抱怨身处黑暗,不如提灯前行;学会忍受孤独,要为自己绽放”,罗俊波是无数个平凡学子的缩影,也是激励我们不断向上的偶像,相信在未来,罗俊波一定能继续用努力书写自己的人生篇章,用无数个踏实的现在开拓出一个充满光明的未来。

(文/尤隆骏、曾赟、谢平江 图/罗俊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