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风习习,秋寒若霜。初见房瑞,是在教学楼的咖啡厅。简单的对话之后便开启了本次愉快的采访。虽然夜晚的咖啡厅灯光微暗,但她的优秀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房瑞,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020级本科生,大一学年专业排名第一名。2020-2021学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现任学院融媒体中心部长,A2班团支书。曾获“山东大学三好学生”“山东大学优秀学生干部”等校级奖项13项,院级奖项7项。科创成绩上荣获第七届山东大学“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第十七届山东大学“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
初心不变,严于律己
萧伯纳说道:“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房瑞在生活以及学习中都是一个自律的人,“在大一上学期的时候,我和室友坚持了半个学期的早读,会起很早然后去树林里早读,很冷但是很充实,也有一段时间会去自习室或者图书馆的有声读书区域,在这些地方背英语或者大学化学,互相督促,一起坚持了下来。”对于时间的高效利用,有很多方法,正如房瑞所提到的时间列表和利用碎片化时间,如此能让自己头脑清晰,有目的性的去做一件事情,能充分利用时间同时也会让做事效率得到提高,“要学会利用一些碎片化时间,利用碎片化时间可以去看一些英语,或者做一些学生工作,这也能很好地调节学生工作和学习之间的冲突。”
在谈到自己的获奖感受时,房瑞说道:“国奖对我来说并不是最终的目标,它只是大一学年的里程碑,是认真付出后得到的收获。”刚进入大学时,周围的人遍布优秀的人,她也同多数人一样,有过对未来的迷茫和对自己的质疑。在一次次的尝试和挑战中,她逐渐地明确目标,树立自信。找对自己的生活节奏,生活才不会紧张,房瑞在进入大学后渐渐地适应,用时间列表的方式规划了自己的日常生活,这种方式也很好地帮助她协调了时间的紧张。
致知力行,行有所至
当时因为导师的介绍,房瑞初次接触了科创项目,毫无经验的她在认真考虑后选择了勇敢尝试,并获得了优秀的成绩。科创往往以团队协作的方式进行,房瑞提到:“团队中,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队长要认真负责,具备担当意识,是整个团队中的精神支柱。作为队员,认真做好分内的工作是最基本的素质,同时也要积极沟通交流,于协作中发挥个人优势。只有团队成员目标一致,齐心协力,才能取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团队协作不仅是个人素养的体现,最重要的是以一个集体的形式表现出来。房瑞还曾报名参与了山东大学与日本长崎大学的线上交流活动,陌生的队员,异国的友人,这些对她来说都是新鲜的体验。在这次活动中,她收获颇丰。“我代表着山东大学的形象去和日本同学交流学习,这不仅让我了解了许多日本的文化,锻炼了我的英语口语,也让我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我们自己文化强大的自信。我认为这次活动是我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贡献的一点小小的力量。”
房瑞在课余生活中十分注重体育锻炼,曾获得体育特长奖学金,取得山东大轮滑新生赛一等奖,“能动杯”乒乓球比赛二等奖。“乒乓球和轮滑,是我上中学时就有的爱好,在高考之后也坚持每天都会晨跑,进入了大学只是把这些爱好都重拾了起来,积极参加了一些比赛,也获得了一些奖项,这些体育运动在放松身心的同时也会锻炼一个好身体。”
勇于尝试,挑战自我
回首过去的一年,房瑞用“勇于尝试”予以概括。“高中时忙于学习,到了大学,我的心态发生了改变,我想要挑战一下自己的极限,看看自己到底能走到哪。其实刚进大学的时候大家都是差不多的,有一些机会在你的面前,你鼓起勇气,就抓住了,如果有些害怕,有些犹豫,那就是错过了。”房瑞说,“再者你不断地挑战自己,就会增强自己的自信和积极性,由此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房瑞提到当时选择加入融媒体中心其实也是一次尝试,“面对陌生而有兴趣的领域,完全可以勇敢一些,慢慢地,你会发现自己其实可以胜任这件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你也会变得更加自信。”而对于未来,房瑞早已做好了自己近期的规划:“近期的目标是先把学习搞好,在保证学习成绩没问题的前提下做好学生工作,拓展自己,参加一些体育比赛和科创比赛。长远的目标是得到保研资格,去自己心怡的院校,之后投入到科研工作中。但只有仰望星空的话,没有脚踏实地也是不能的,最重要的还是做好当下。”
正是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未来定可期。采访的最后,房瑞分享了她对大一新生的建议:“要敢闯敢试,勇敢追逐。努力过后就没有遗憾。保持初衷,看清本心。无需过度在意外界的评价。脚踏实地,把握当下。踏出舒适圈,拓展能力,充实自我。”

(文/谢平江、梁育彬、杲建兵 图/房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