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兴隆山初秋的夜晚,教学楼内,环形沙发前,我们与国奖获得者杨志康相约采访,同他进行了一场难忘的谈话。见到杨志康的第一眼,他脸上腼腆的笑意,不带一丝骄傲,让人倍感亲切,“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这是杨志康留给我们的第一印象。短短两个小时的采访过程,他谈吐间的从容不迫,举手投足间的优雅自信,优秀的模样深深烙印在了我们的脑海中。
杨志康,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017级本科生,2018-2019学年特高压奖学金获得者,2017-2018学年、2018-2019学年、2019-2020学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现任2017级B班班长、山东大学学生TRIZ创新协会兴隆山分会长,现直博至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曾获“校级优秀学生干部”、“社团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在科创竞赛方面,曾获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国家三等奖、第十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非数学类)国家一等奖等共两项国家级、六项省部级、十余项校级奖项,现拥有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一项(专利权人)、在申实用专利一项以及“智能农业系统的研究和设计”国家级科技立项一项。
戒骄戒躁,踏实走好每一步
《问说》中有云:“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谈及对学习的看法,杨志康回答道:“所有学习优秀的人一定都在背后默默努力。”而他自己便是最好的实例。早在大一时,杨志康便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明确的规划,并朝着设立的目标不懈努力。他始终坚信努力的重要性,并以此激励自己和劝勉新生努力学习。在众人眼中,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奖学金的他,本就是天之骄子,能够轻而易举地实现他人难以完成的目标,殊不知,他所取得的优异成绩,都离不开他背后持久不断的努力。坚持每天早起,坚持做到每节课重点内容的预习、复习,在讲学堂日复一日地早读,每次上课必会坐在教室前三排,即便已经在别人眼中足够优秀,但他仍不停歇,坚持去认真地记下每一个知识点,录下老师讲的每一个重点。“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天道酬勤,功不唐捐,一次次量的积累,让杨志康实现质的突破,成就一个了不起的自己。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即使优秀如杨志康,在学习方面也存在着自己的薄弱科目。空间感、想象力等逻辑思维方面的欠缺,成为了他学习机械制图的最大阻碍,即使付出了汗水和努力也始终无济于事。为此,他也感到十分的迷惘和苦恼。痛定思痛后,他慢慢地不再考虑学习成绩,而是尝试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成绩也随之有所提高。当不理解某个知识点时,他也会向其他同学虚心请教,他从不认为自己比其他人更加优秀,而是始终在努力的路上不断前行。说出这些话时,他不带一丝骄傲,而是以一种平淡温和的语气与我们交谈。他不相信优秀是别人的专利,也不相信学习只是一时的事情。他认为,学习中最为重要的品质是戒骄戒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做到胜不骄败不馁。三年来的持之以恒,三年来的不忘初心,三年的砥砺前行,是激励他不断坚持的动力,也是他“一览众山小”的重要凭借。
科创之路,遗憾与收获并行
“科创贵在把想法变为实际。”学习之余,杨志康热衷参加各类科创比赛,通过自己的双手,大胆地将自己的奇思妙想变为现实,拿下了许多傲人的荣誉奖项。谈及科创,杨志康直言自己大学三年来最大的遗憾,便是大一时没有参加科创比赛。为了弥补大一的缺憾,从大二起,杨志康积极参加科创赛事,并顺利申请了多项专利。如此热衷于科研项目,更多是出于他对科创方面的热爱。杨志康谈到,起初,他也像其他大一新生一样,对能动这个专业充满了疑惑和不解,但随着不断深入地学习,慢慢地,他喜欢上了能动专业,也有了未来毕业后从事科研方面的工作的想法。因此他开始积极参加科研活动,希望能在参赛过程中锻炼自己的科创能力,而“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则成了他展现自己的黄金平台。
万事开头难,没有相关的科创经验基础,开始着手一项科创项目的研究谈何容易。初次参加科创竞赛时,他特意选择创新创业课上比较熟悉的课题进行尝试。通过翻阅大量资料,他大胆地针对某一实际问题创新性提出了更加合理的解决方案。在科创过程中,很多非本专业知识相关的问题也是一大阻力,为此,杨志康特意寻找了一位其他学院的同学加入自己的团队。通过密切的团队配合和创新思维的激烈碰撞,在不断地努力下,杨志康所在的科创团队取得了“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国家三等奖的佳绩。在科创的过程中,他不仅收获了丰富的科创知识和宝贵的学习经验,还提高了检索查阅的能力。他的科创经历为今后科研过程中遇到陌生领域内容提供解决方案,让他学会了如何通过团队高效协作以收获最高效益。在被问及如何找到科创灵感时,杨志康坦言道,认真掌握好上课的知识点,在此基础上,认真观察生活,欣赏生活的美,进而找到生活中美中不足的地方,并去寻找解决的方案。真正的勇士敢于迎难而上,敢于正面挑战,直视自己的不足,而后战而胜之,是强者的自强之道。
回头凝望,不忘初心再起航
“相较于大一时那个迷茫懵懂的自己,在思想方面,我成熟了许多。在刚大一时,一件事情没有办好,我就会妄自菲薄,内心产生巨大的落差,而某件工作做得不错,又会感到骄傲自满、洋洋得意。但在这三年里,经历过无数次的成功与失败后,现在的我可以坦然面对成败,一笑而过。内心的强大与成熟是我三年来最大的收获。”回首三年,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不仅全面提高了他的综合素质,还让他变得更加成熟稳重,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崇高境界。全面发展自己的他,始终保持着一颗平淡的心,总是先设立目标后办事,默默地为达成目标而努力。凭借于此,杨志康顺利拿到了清华大学的offer,做好了迎接学习生涯下一阶段的准备。
“立德立言,无问西东。”这是清华大学校歌中的一句名言,也是他奉为圭臬的人生信条。他向我们阐释了自己的理解:“立德是指遵循社会对你的道德约束,立言是指做出属于自己的东西,留下自己的足迹,证明自己曾经来过,无问西东是指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认为,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会面临诸多的选择,受到万事万物的干扰和阻碍,我们不必在意旁人的眼光,应对自己真诚,坚守原则,朝着既定目标勇往直前。经历这三年的大学时光,他不断努力,尝试各种新事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也逐渐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相信他也会在今后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成就更优秀的自己。
身为“立德立言,无问西东”的忠实信仰者,杨志康遵循社会道德,听从自己的内心,在山东大学能动学院留下了属于自己的足迹,用他奋斗的故事激励每一位能动学子去大胆尝试,接受未知的挑战,突破自我以成为更加优异的自己。未来的杨志康将保持严谨求学的态度,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人生的道路上乘风破浪,顺利抵达理想的彼岸。

(文/杜金迪、房瑞、刘在智 图/杨志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