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册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生工作 >> 荣誉册 >> 正文
【国奖获得者】杨志康——流年笑掷,未来可期
发布时间:2019-11-27 19:15:56    编辑:赵俊德    点击:[]

初秋的兴隆山树叶微微泛黄,我们与国奖获得者杨志康相约采访。虽然只有国奖答辩现场四分钟简短的了解,但杨志康答辩时的从容自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敲开门,笑得有些腼腆,彬彬有礼地打招呼,落座后额上冒出星星点点的汗珠,双手交握,稍显紧张,与当初台上侃侃而谈、淡定自如的形象有所不同。不过简单几句寒暄过后,初见时的拘束不再,我们展开了轻松的交谈。

杨志康,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017级本科生,2018-2019学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现任2017B班班长、山东大学学生TRIZ创新协会兴隆山分会长。曾获“校级优秀学生干部”、“社团工作先进个人”称号,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奖学金。大一、大二期间,曾获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国家三等奖、第十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非数学类)国家一等奖等共2项国家级、4项省部级、9项校级奖项,现拥有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一项(专利权人)以及智能农业系统的研究和设计国家级科技立项一项。

科创之路漫漫,沿途风景无限

居里夫人曾言“人类看不见的世界,并不是空想的幻影,而是被科学的光辉照射的实际存在,尊贵的是科技的力量。”杨志康便是这样,他对科学与创新有着狂热的爱好。而大学恰是一个机遇众多且容错性很高的平台,儿时埋下的科学家的梦想种子得以在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

谈到科创,杨志康兴奋地跟我们聊起了他大二时参加科创比赛的经历。他观察到,很多外卖配送员为赶时间边骑车边打电话,十分危险,于是想到可以设计一款软件,在接近收货地时自动提醒买家取货,这样既能提高送货效率又能保障配送员的安全。这件事并没有止于想法,之后的科创比赛中,杨志康将其变为现实,再不断丰富完善,最终获得了国家二等奖的佳绩。杨志康表示,科创带给他的是发现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增进了他对生活的观察和理解。面对科创,他时刻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从生活中汲取灵感,不骛于虚声,不驰于空想,通过探索和努力将灵感付诸实践。

杨志康提到,他在科创过程中收获到的不仅是宝贵的知识和经验,还有真挚的友情和师生情,以及克服困难的能力,这些都是他参加科创比赛的不竭动力。关于未来,他表示想要走学术研究的道路,他认为,当通过不懈努力收获累累硕果时,那种快乐和满足是其他事物无法替代的。

一步一个脚印,付出总有回报

在交谈过程中,杨志康的举止谈吐都体现出他踏实稳重的性格。他认为,做学问最重要的品质便是踏实,要踏实做事、低调做人。不管是学习、科创,还是学生工作,凡事都要一步一个脚印前进,拼一拼才会有机会。当问到连续两次获得国奖,心态有什么不同时,杨志康分享道:“初次获得国奖时,自己很意外,也有一段时间汲于欣喜。”但当他看到周围人仍在为梦想而奔走,自己也还存在很多不足时,他及时调整状态,找回了那个刻苦努力的自己。与其他获奖者相比,杨志康意识到自己在科创方面稍显逊色,于是大二学年里,他积极参加了多个比赛,潜心钻研,收获颇丰。终于在本年度的答辩中,他在展示中一字排开各色奖状和证书,证明了自己过去一年的进步。并且在今年获奖后,他表示心态平稳很多,他认为既然大学没有结束,就仍然需要拼搏。

当提到下一阶段的打算时,杨志康希望未来的自己能坦然地面对风雨,遇事泰然自若。他始终觉得性格能够决定一切,同时他也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只要认真去做,就会突出,自然会有人欣赏你。” 这是杨志康给学弟学妹的建议。

志者不务空名,回首不忘师恩

杨志康的学生工作经历也很丰富,他认为学生工作不仅使自己的能力得到锻炼,性格也得到了改善,更加懂得理解和包容,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当然,他也坦言,要兼顾学习、班级工作和社团工作,有时自己确实会忙得不可开交。但是经过不断的摸索后,他学会了取舍统筹,及时调整,力争学习工作相互促进。杨志康提到,一路走来,身边出现过许多帮助他的人,他始终感念。辅导员在他迷茫时给予激励,任课老师对他信任赏识,科创过程中他遇到困难时老师和研究生前辈曾助他一臂之力。总之,“这一路走来,要感谢的人有太多太多”。

正如巴尔德斯所说,“把别人的幸福当作自己的幸福,把鲜花奉献给他人,把荆棘留给自己。”杨志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当代大学生的奋斗精神和担当精神,同时不忘感念师恩珍视友谊,难能可贵。


喜欢一个人散步、一个人听音乐,因为他觉得一个人静下心来可以发现、思考以前未曾发觉的问题;喜欢与朋友结伴旅行、与朋友谈天说地,因为他认为很多人在一起会很热闹、一群人探索一个新世界很美好。处事泰然,宁静致远,流年笑掷,未来可期,他就是杨志康。


885F8


(文/谭睿泽、魏旭菲、赵俊德)


上一条:【国奖获得者】刘莹——兰心蕙性兮,不坠青云之志 下一条:【国奖获得者】徐一明——以细行律身,展人生之鸿图

关闭

Copyright © 2014   EPE of SDU.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版权所有    TEL:  0531-88392428  8839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