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两年的筛选、跟踪和评审,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孙奉仲教授节能研究团队两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立项资助,成为《电力行业2013年低碳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发改办高技(2013)1819号)的依托技术。发改委此次共资助电力行业创新技术7项,其中山东大学节能技术获得两项资助,资助经费共计2100万元,成为全国获得资助项目最多的单位。
本次列入《电力行业2013年低碳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依托技术分别为“大型湿式冷却塔均匀进风技术及产业化示范工程”和“大型电站锅炉排烟余热的高能级深度利用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示范工程”。该两项低碳节能技术是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孙奉仲教授节能研究团队经过十几年的研究和积累,在多项国内领先节能技术的基础上形成。该团队在火力发电和核电节能方面,尤其是热力循环冷端节能方面已经取得多项成果,提出的三维大型冷却塔热力设计技术已经位于国际领先水平。另一项锅炉余热利用成果,提出了第二代烟气余热利用技术和烟气回热循环理论,节能量比传统的烟气余热利用技术提高1-2倍,已经得到行业专家的肯定和认可。
“大型湿式冷却塔均匀进风技术”的示范工程是中石化和国电集团联合投资的超临界660MW热电厂,这是全国最大的抽汽供热机组。由于本项目技术的贡献,冷却塔出水温度将比传统冷却塔平均降低1℃,节约煤耗率1-2g/kwh 。该机组仅此一项技术每年将节约标准煤约5500吨。
“大型电站锅炉排烟余热的高能级深度利用技术”的示范工程为华能集团的超超临界二次再热1000MW机组,这是全国第一台二次再热机组,由于本项目技术的贡献,机组的排烟温度将降低至80℃,节约煤耗率3-5g/kwh。该机组仅此一项技术每年将节约标准煤约22000吨。
上述两项技术均为电力行业切实有效的节能技术,节能效果显著,示范之后,将在全国火力发电厂或核电厂予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