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作者段宇凌,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012级本科生,曾担任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团委副书记。
在学生会,感受另一种生活
很多时候我承认我是一个不聪明的人,而且后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验。
和新来的实习生聊天:
——你大学有学生会经历么?
——只有傻子会进学生会吧。
…………
然而,我却选择了一个所谓“傻子”扎堆的地方,所以我是一个不聪明的人。我的不聪明不是脑袋不好使,而是在面对“容易”和“艰难”两个选项的时候,很大程度上会义无反顾地选择后者,选择美好大学四年里最辛勤也看似“最不美好”的一种生活方式。
于是——紧紧藏着自己“资深学生会混子”的名号,听着实习生老于世故鞭辟入里深入浅出地高谈阔论,点头微笑。
2014年5月,学院主席团换届如火如荼地进行,每个部门的中坚力量纷纷参选,竞争动态、臧否人物成了学院大部分人课余闲暇生活的谈资,稍微关注学院发展的人都能把这群雄逐鹿列强鼎立的形式说得头头是道。参选人员更是个个如惊弓之鸟,足履绳墨,生怕某一次举动会触怒某个手持选票虎视眈眈伺机而动的普通选民。
答辩当天更是人头攒动交头接耳,排练的,忘词的,煽情的,拥抱的比比皆是;讪笑的,思忖的,鼓励的,哭泣的千人千面。我参加了当天的答辩,竞选秘书长,当时有个现在工作了以后看起来中二到不行的理想——来学生会,就是要获得认同和尊重。直到讲完,全场起立鼓掌,竟有那么一瞬间觉得无比地满足。
有人说学生会太“黑”,可能我比较幸运,并没太切身地感受到。
可能大学时代有一种很单纯的价值观,说你“功利”,比直接骂人还要难听。
我经历的是组织新生入学和军训,只能在中午吃饭的时候拉着新生班委开会、索要材料和宣贯要求,顶着济南三十多度的高温大太阳给新生宣讲、唱歌,在此起彼伏的“学长再来一个”的欢腾中,边流汗边崩溃边强颜欢笑。到了晚上送回新生后,再和一起奔波的朋友去教超点一份超大的鸡公煲吃的唏哩呼噜的。
我经历的是无数次的主席团例会,日常边汇报工作边打趣的氛围。大活动节点前的周密安排——花很长时间讨论哪个部门搬桌子、搬多少和怎么搬。我经历的是每一个和小伙伴们一起通宵达旦写文案的夜晚,是每一次活动完成后大家一起的聚餐,也经历了很多次迎新和离别,学生会带给我家一样的情感。偶尔闲下来,我们也开玩笑,是哪个主席又抢着带女生部的姑娘们负责礼仪工作,是哪个部长又背着大家请艺术团的小妹妹们吃了火锅,是哪天主席再带着我们和经济学院的小姐姐们来场联谊。
我经历的是亘古不变的主席团换届答辩,像是每年的一个必经仪式一样,也一岁一枯荣。我看过前辈们的专注和思想,也把我们的思考和经历告诉着别人。之后的每一帧帧照片都有熟悉的身影和故事,之后的答辩传承了我们的思想和风格。于是——每个部门都有独特的性格,每个身处其中的人都知道怎么去融入,怎么去奉献和收获。
我经历的是一个清明的时代,前辈们都定下了规则和逻辑。
我经历的是一个积极的学生会,总有人愿意为学生权益去发声。
多年以后,我在某国企营销公司朝五晚九。有时候特别想认认真真地去告诉那些曾经告诉我们“社会就是这样黑暗”的人,社会真的不是这样的。无论学生工作或是毕业后的工作,都有人愿意相信付出就会有收获,都会有人愿意维护那些堂堂正正细心负责的人,都会有平台去支持那些做出成绩兢兢业业的人。
所有的青春都是经历者的青春。毕业之后,我觉得学生会于我而言是另一种生活,却只是一种生活,一段经历。它不会异于我生命中的任何一段其他经历,没有过度编排、渲染,甚至回忆的必要。但正是这样的经历造就了我现在很多处事待人的方式,就像每天要吃饭一样,你很难说明白某天的午饭于你而言的意义是什么,或者是不是不同于当前的这顿饭,而当你回首过往的时候,你会发现,这顿饭已经被消化,融入了你的血液,成为了你身体不可割裂的一部分。而至于是怎么样的菜品,酸甜苦辣都是生活,我建议好好尝一尝。就像这世间的风景,你不看它就没了,看看无妨。
回到我们刚开始说的故事。在生活这个维度上,我并不认为我聪明,也不想去建立聪明与否与是否善终之间的逻辑联系。我没有很急切的反驳我的实习生和他比我精明的生活方式。选择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使自己的选择变得正确合理。
而我选择较为驽钝的那种生活方式,并且怀念着那个不需要很精明的年代。
闲人 段宇凌
2017年8月27日星期日 洗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