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纵横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术纵横 >> 正文
赋能讲坛第23期预告:固体废物资源化的绿色、低碳之路
发布时间:2020-12-01 23:24:33    编辑:    点击:[]

一、报告题目

固体废物资源化的绿色、低碳之路

二、报告人

王旭江副研究员

三、报告时间

        2020123日晚19:00(星期四)

四、报告地点

山东大学兴隆山校区教学楼4309

五、报告人简介

王旭江,博士,副研究员,山东大学未来学者计划人才,现任山东省固废绿色材料工程实验室副主任。本科、硕士毕业于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博士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

       基于国际教育背景,研究定位于环境、能源、材料交叉领域,专注于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中的动力学过程及污染控制研究,致力于固废基高性能、高耐久道路交通材料开发。在多源固废增值利用、高温反应动力学控制、无机非金属材料性能评价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近五年主持和参与中国和英国国家级/省级重点研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近10项;获2019年山东省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授权中国专利9项,申请PCT国际专利2项;发表学术论文15篇。

六、报告摘要

我国冶金、采矿、电力、化工、建筑、环保等行业排放的各类工业及城市固废,量大、面广、害多。山东作为工业大省和资源消耗大省,每年各类固废排放高达2亿吨,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固废利用的传统技术路线通常是对单一固废挖掘潜在价值,多用于砖、砌块、陶粒、水泥混合材等低端产品制备,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差。固废利用长期以来缺少根本性的技术创新,已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亟待突破。

山东大学在固废制备绿色材料领域,依托燃煤污染物减排国家工程实验室、山东省固废绿色材料工程实验室、山东省能源碳减排技术与资源化利用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基于材料、能源、土木、机械、交通、环境等多学科交叉创新,率先提出了大宗固废协同互补和两级跃迁的颠覆式创新利用理念,通过利用不同种类固废物理、化学、矿物特性的互补性,协同匹配提质,实现固废成分和矿物的完全重构和价值提升,山东大学已经建立了相应的理论体系、技术体系和产品体系,实现了固废协同互补先制备硫铝系高活性材料再衍生制备建筑3D打印材料、海洋工程材料、绿色注浆材料、功能性土木工程材料等系列高附加值绿色材料的重大创新突破,可在我省构建固废硫铝系高活性材料系列高端衍生材料产品的绿色材料产业体系,实现冶金、煤电、化工、采矿、建筑等传统产业的固废绿色化、产品高值化、链条延伸化,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相关研究获得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863计划等重大重点项目资助,研究水平国际领先。

七、主办单位

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上一条:沙龙预告:聚能沙龙第32期——简历制作经验分享会暨学生干部能力提升计划 下一条:沙龙预告:聚能沙龙第31期——节能减排妙趣生花,能动有为共创同行

关闭

Copyright © 2014   EPE of SDU.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版权所有    TEL:  0531-88392428  8839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