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纵横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术纵横 >> 正文
赋能讲坛第21期预告:“航空,航天,航海 & 陆地”
发布时间:2020-11-13 11:59:53    编辑:    点击:[]

一、报告题目

1.极端参量光纤传感检测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2.干切滚齿机床热变形误差检测与补偿技术研究

3.超音速轴向冲动式涡轮机气动设计和喷水冷却研究

4.电站冷却塔技术研究的发展及现状

5.冲压发动机简介及超临界热防护

二、报告人

武汉理工大学李天梁教授

重庆理工大学邹政副教授

西北工业大学秦侃副教授

重庆大学李逍霄副教授

中山大学王建勇副教授

三、报告时间

2020年1114上午9点

四、报告地点

讲学堂201

五、报告人简介

李天梁,武汉理工大学教授,博士,湖北省高层次创新人才。2016年博士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随后2016~2019 年期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等海外高校开展博士后研究。致力于现代机械测试理论与方法、先进光纤传感技术、航空发动机等高端装备动态监测、医疗机器人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3项,曾参与新加坡教育部基金(MOE)以及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近年来,在Nature Communications,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和IEEE/ASME Transactions on Mechatronic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38篇,其中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6篇。获湖北省十六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1以及湖北机械工程学会优秀论文特等奖和一等奖各1项。长期担任为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等近30个国际SCI期刊审稿人

邹政,副教授,工学博士,博士后,硕士生导师,重庆市科技青年联合会会员,现任重庆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系主任。2014年获得昆士兰大学(澳大利亚)机械工程博士学位,主讲《机械控制工程》、《流体传动与控制》等课程,主要从事复杂曲面加工数字化与智能制造技术、太阳能热利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近3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面上项目1项、重庆市基础研究与前沿探索项目2项、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2项、重庆市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1项,参研省部级重点项目5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如《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Solar Energy》、《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等发表论文20余篇,发表论文共被他人引用百余次,授权专利9件。

秦侃,西北工业大学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水下动力推进系统研究、特种涡轮机气动设计及冷却、两相增压流动和含不凝气体蒸汽凝结换热研究。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GF基础科研、HZ预研课题等5项,荣获GF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发表SCI论文10余篇。

王建勇,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宇航工程系助理教授。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得工学学士、硕士学位,而后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留学资格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机械工程方向。回国后以“百人计划”助理教授加入中大航院,继续从事航空宇航相关教学研究工作。研究方向:高超声速推进、超临界湍流流动传热

李逍霄,四川乐山人,工学博士,重庆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讲师。2018年获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博士学位并于同年进入重庆大学工作。在昆士兰大学期间,师从著名科学家、澳大利亚地热能协会主席、美国能源学会学部委员Hal Gurgenci 教授。曾参与了澳大利亚最大的太阳能热发电项目(ASTRI),国家分布式973项目以及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个国内外能源项目。近年来发表高水平论文十余篇,并担任Applied Energy,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等多个期刊审稿人

六、报告摘要

1. 极端参量光纤传感检测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光纤传感具有尺寸小、环境适应性强、分布式感知等优势,目前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装备、制造装备、医疗装备等高端装备的多参数状态监测。本报告围绕航空发动机、重型机床、手术机器人等高端装备工作下极端参量的测量需求,重点介绍极端参量光纤传感检测新方法及其应用的创新成果,主要包括:1)极端参量感知的光纤传感器研制关键技术;2)极端工作条件下航空发动机/重型机床机械装备运行状态(如≥1000℃下的大应变)光纤光栅分布式动态监测方面的进展;3)提出了高端医疗器械远端-组织极小、多维交互力的光纤传感检测新方法,突破性的解决了当前内窥医疗机器人探测中力反馈准确监控的瓶颈问题。

2. 干切滚齿机床热变形误差检测与补偿技术研究

该报告主要介绍了某型滚齿机热变形实时补偿系统的开发过程。根据热源分布理论分析与有限元仿真验证了干切滚齿加工过程中热补偿的必要性,并开发了一套机床热变形补偿系统,其应用有效提高了某型滚齿机的加工精度稳定性。

3.超音速轴向冲动式涡轮机气动设计和喷水冷却研究

高航速、大航深是水下航行器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涡轮机具有结构简单、功率密度高等特点,一直是水下动力系统的发展方向。水下动力系统常采用单级轴向冲动式涡轮机,其工作于高温、高压和高转速等极端条件下。本报告首先介绍单级轴向冲动式涡轮机的结构形式特点及气动设计方法,并基于三维数值方法对涡轮机内部流动损失进行分解,验证了损失模型的可行性,获得了单级轴向冲动式涡轮机设计点和变工况的性能预测方法。针对涡轮机冷却的迫切需求,本报告介绍了涡轮机喷水冷却的模型验证及工作进展。

4. 电站冷却塔技术研究的发展及现状

冷却塔是大型热力电站广泛使用的冷却装置,其性能对系统高效运行有着重要的影响。冷却塔实际运行过程是热力过程和复杂气动过程的耦合,受环境温度、自然侧风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容易偏离设计工况。如何抑制各种环境因素造成的冷却塔性能恶化,是当前国内外冷却塔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本报告首先将从冷却塔分类,冷却塔研究方法,冷却塔前沿研究等多方面介绍电站冷却塔的相关知识。随后,报告人将结合自身科研经历,介绍基于小型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自然通风空冷塔的相关研究成果。

5. 冲压发动机简介及超临界热防护

近年来,高超声速飞行器由于其巨大潜在的军事、民用应用价值,世界各国开始竞相研究,冲压发动机作为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推进装置成为近期航空宇航推进领域研究热点。至今,冲压发动机虽取得一定的进展,但由于其独特的工作环境及设计指标,仍存在诸多关键技术亟需突破。此报告将对应用于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冲压发动机技术做较为系统而全面的阐述,并介绍超临界湍流传热于冲压发动机中的热防护应用。

七、注意事项

请各位参加活动的同学做好个人防护,带好口罩,就坐时隔人就座。

八、主办单位

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上一条:能动学院顺利举办第二十一期赋能讲坛 下一条:赋能讲坛第20期预告:传统能源的绿色发展之路:自循环/自清洁的污染物治理技术

关闭

Copyright © 2014   EPE of SDU.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版权所有    TEL:  0531-88392428  8839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