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匆匆间就迎来了立春时节,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整个兴隆山校区都洋溢着春的气息,让人心旷神怡。初见张慧丽,就是在这样一个春天的夜晚,而这随后将近一个小时的交谈,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百折不回,力争上游
在学习方面,张慧丽从不懈怠,她每天坚持去图书馆,完成当天的作业,复习巩固学过的东西,梳理好知识体系,加深理解与记忆。“在学习方面,我认为上课要认真听讲,课后要认真完成作业,还要及时梳理知识点。”她善于借助身边的工具,比如在学习机械制图课程期间,初学时很难想象物体的立体图形,但她自学了SolidWorks软件,在软件的帮助下,立体的图像就清晰地呈现在眼前,对于空间思维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学习不仅仅需要理解与感悟,还需要一定的熟练度。”所以她在看透书上内容的基础上,不断加强课后的练习,学懂了,又有了足够的熟练度,这门科目也就很轻松拿下了。学习一门学科,人人都有听不懂的时候,有的人不思进取、安于一隅,而有的人百折不回、刻苦钻研,方法总比困难多,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愿意去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除此之外,张慧丽还选择辅修了金融专业,大学的时间是充足的,珍惜时间,日积月累,就总能在飞速流逝的时间里抓住点什么。老子曾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张慧丽战胜了自己的惰性,奋发图强,力争上游,她执着于自己对知识的追求,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张慧丽认为,自强就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既要熟练地掌握已学过的知识,又要不断学习自己从未接触过的东西,这样,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足够强大,到达自己想要达到的高度。
实践创新,勇攀高峰
学业之外,张慧丽的科创经历也十分丰富且成果显著,曾斩获山东大学第十二届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一等奖、二等奖,第六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优胜奖等荣誉。当她分享她的科创经验时,她说:“首先应该积极参加学院举办的赋能讲坛和聚能沙龙这样的活动,从这些活动中可以萌发一些科创点子,还能通过与老师更深入的沟通确立科创的大方向;其次,要拓宽自己的社交面,通过校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多结识一些其他学院的同学,综合多方面知识与能力,然后组团去参加比赛;另外,要加强与导师的沟通交流,科创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要积极向导师寻求建议和帮助;同时,也要增强自己的科创能力,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一些科创类型的软件,比如matlab,solidworks等建模软件,掌握一定的课外的知识。”当被问及科创带给她什么时,她说:“整个科创过程其实是一个磨练自身的过程,在完成任务的时候,我遇到过种种困难,但是最终都成功坚持了下来。这其实也是一次成长的经历,在科创过程中,我的性格也得到了磨练,做事不再马马虎虎,使我变得更加认真自律。”
本科四年期间,张慧丽参加过许多志愿服务,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她也曾遇到过许多困难。回忆起去菏泽支教的经历,张慧丽感触颇多,“志愿服务和学生工作磨练了我的性格,让我成长了许多,每件志愿服务或是学生工作刚开始时都会有很多困难,坚持下来就感觉到收获颇多。”虽然刚到菏泽时觉得生活环境艰苦,支教的工作量很大,但是在克服这些困难的过程中,我能收获到很多成就感,更幸运的是在支教的过程中能遇到一群可爱且志同道合的人。”的确,无论是支教还是学生工作,过程中总会遇到许多挑战,一路走来,张慧丽始终不惧挑战,砥砺前行,志愿时长近两百小时。志愿服务的过程总是平淡而有趣,平凡而精彩,张慧丽心系奉献,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什么是“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擘划宏图,扬帆远航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回顾起自己的本科经历,张慧丽像大多数人一样,刚刚经历过高考进入大一时,自己也曾经历过一段迷茫的时光,不知道如何选择自己的道路。张慧丽在这段时间选择沉淀自己,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到大二时,她坚定了自己的方向,开始着手科研并努力学习,并且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规划。已经成功保研至中科院理化所的她接下来将拥有一段相对轻松的时间,当被问到在这段时间内有何规划时,张慧丽表示她将继续努力学习,提升自己,即将到来的研究生阶段必然会有着无数困难险阻,只有自强不息才能成功。张慧丽还特意说到:“我也想利用这段时间锻炼身体,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各个方面均衡发展。”而在人生道路方面的规划,张慧丽谈到自己仍将秉持着钻研创新,不畏挑战的精神,在科学研究的领域发光发热,成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就如泛舟广袤大洋,只有做好清晰明确的规划,才能抵达远方迷雾之中的彼岸。
在采访的最后,她说:“大学不能过得浑浑噩噩,要想好自己下一步该做什么,然后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大学也没有躺平的生活,我们应时刻保持一颗自强不息的心,对学习认真踏实,对生活充满热情。”求索的前途遥遥,追梦的长路漫漫,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强不息的精神,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文/马梦蕊、许祖豪、樊晋源 图/张慧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