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册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生工作 >> 荣誉册 >> 正文
【优秀毕业生】董卉——奠基与攀登
发布时间:2019-06-12 17:48:46    编辑:马方洲    点击:[]

走进千佛山北院东配楼,一楼的大厅洒满午后金色的暖阳。环视四周,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研究生的优秀论文展牌整齐地排列着,专业的英语论文和复杂而新奇的模型图纸吸引着记者团成员的目光。来自兴隆山校区的记者团成员在大厅中等待着她的到来。

董卉,2016年毕业于山东理工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学院,2016年至2019年于山东大学攻读动力工程硕士学位;2016-2018连续三年获得山东大学学业奖学金,20172018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山东大学优秀研究生;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EI、会议论文各一篇。

添砖加瓦,每滴汗水都值得

算下来,董卉已经在山东读了7年书了。据她所说,直到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接近曾经憧憬的未来的时候,“感谢曾经学过的基础知识”的想法才渐渐明晰起来。“如果硬要说本科时期学的基础课与专业课有什么缺点的话,那可能就是没有让你更早的认识到,你学的东西有多么的重要。”董卉作为研三的优秀学生,对此深有体会。

对于本科初期所学的“三重积分”“空间向量”“极坐标系”等基础课,董卉从真实的科研与实习的经历出发,对各类基础知识一一进行了实用方面与科研方面的解读。她认为,本科学习的道路就是一个添砖加瓦的过程,为了未来更华丽的人生殿堂,多准备些原材料总不是坏事。当小记者们抱怨起基础课的枯燥无聊、复杂晦涩的时候,董卉告诫大家,学院的每一堂课都经过了学校的计划与筛选,每一种知识、每一条公式都有可能服务于该专业的深造。董卉站在研究生的角度,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她建议本科的同学们可以尽早了解各基础学科的发展方向和交叉应用,能够更早地认识到基础知识原来不是服务于期末考试的教材,而是奠基学术未来的基石。

谈到现在的研究生的日常,董卉的分享令人诧异:“我有两个床,宿舍一个,办公室一个,而宿舍那张床我已经三个月没睡过了。”她发现,当忙碌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就会觉得忙一点儿也是一种不错的生活状态。“当别人刚进门的时候,我已经进入状态两三个小时了,那时候我就会觉得特别幸福,觉得自己的生命在延长。”事实上,导师给董卉的研究课题是固体废弃物处理,但自己理想的实习方向是自动驾驶技术,一直以来,她都能把两个课题做到尽善尽美,既经受着常人不愿承受的磨砺,也攀登着常人不曾达到的高度。

时不我待,认识自己要趁早

回忆起自己大学的生活,董卉所提最多的就是“找到自己的兴趣”。不论是本科生阶段,还是研究生阶段,董卉一直寻找并追随着自己的兴趣。“尽管你的想法可能会一年一个样,但是任何时候都要找到自己的兴趣,找不到也要努力培养自己的兴趣。”董卉认为,兴趣是让学习和研究保持高效的保障。

“不论你打算坚持,还是打算转型,一定要有一个成熟的想法支持自己。”她说。对于本科生,不妨多多了解自身专业,可以试着调研未来的前景,在这个过程中,自身的兴趣也会渐渐浮现。她认为,对于未来的前瞻性是当代大学生的必备素质,稳固基础知识的同时,这方面的功课也不能少。在获得信息的同时,我们其实也获得了寻找信息的方法,“我开始查阅资料,听感兴趣的讲座,阅读感兴趣的论文,并且学好了英语,学会了与不同专业、不同学校协同合作。”获得不一样的信息,学会不同的思维模式,把曾经认为高大上的知识变成可以熟练使用的工具,对于董卉来说,这是一种别致的乐趣。她还提到,对于我们的“能动专业”,要更加充分地利用好这门专业的广阔度,从浩如烟海的知识宝库中提炼出属于自己的兴趣,每一个小专业、每一个研究所都会有可能的奇迹等待着。

董卉也非常感谢自己大学以来的导师和给予她经验的学长学姐们,“和他们交流,也是一种具有前瞻性的做法,它会让我对未来有更实际的考量。”

不要迟到,未知世界在闪耀

谈起目前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董卉总是说一个字,“早”。“那天我走在街上,竟然看见有幼儿园的小朋友在报名学习编程!”董卉不禁感慨起不久前令她瞠目结舌的一幕。

早早抓住某个一闪而过的念头,早早了解自己感兴趣的行业前景,早早把握住参加学术性活动的机会……她说,自己常常想回到没有学到太多专业知识的本科生状态,“没有太大压力、没有太多规范,我觉得你们更能打开创新的思路,想到一些稀奇古怪的点子。”

在找到自己的兴趣后,董卉以优异的成绩在上海获得实习的机会,日后计划在上海从事关于自动驾驶的研究。关于这一点,董卉其实早早地就确定了这条未来之路。“当你寻找到自己兴趣的时候,你才能下定决心为之投入自己的精力。”董卉说,“只有当我沿着兴趣往下走的时候,我才发现,这条路的复杂程度远远高于学术层面。”现在,除了学术研究,董卉也要面临自动驾驶的基础设施问题、经济效益问题、国家法律法规问题等非专业领域的挑战,在她的介绍下,一个自动驾驶技术应用的网络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她觉得,这是实习经历和校内科研最大的一点不同,越早的理想不代表越早的了解,越早的了解不代表越早的经历。“虽然行情很乐观,但挑战其实也不小,不可能会让人好受的——但总之,我已经做好了准备。”她总是这样默默鼓励着自己。

回首求学之路,董卉不曾后悔自己的选择;展望未来前景,董卉亦坚定于自己选择的方向。一路走来,她追求卓越,脚踏实地,不浪费机遇,不辜负年华,董卉的故事让我们看到,青春是要靠自己掌握的,未来是要靠自己擘画的。愿董卉能够在未来书写更大的辉煌。


(文/江凯旋)

上一条:【十年母校情】寻优秀校友,忆热工十年 下一条:【优秀毕业生】陈晓轩——淑质英才,志在千里

关闭

Copyright © 2014   EPE of SDU.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版权所有    TEL:  0531-88392428  8839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