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册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生工作 >> 荣誉册 >> 正文
【优秀毕业生】崔同慧——与众不同,秀外慧中
发布时间:2019-06-02 22:38:33    编辑:宋祎清    点击:[]

夕阳初照,伴着和煦的春风,崔同慧微笑着向我们走来。没有初次见面的羞涩,我们很快进入了本次专访的主题。在教学楼的咖啡码头,我们倾听她回忆美好的大学时光,感受她独到的人生见解与无穷的智慧。

崔同慧,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015级本科生,曾任山东大学科技创业者协会办公室部长、能动学院自管会副会长、学院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指导中心副部长、班级学习委员及生活委员等职务,并获得山东省优秀毕业生、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学生、山东大学三好学生、山东大学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优秀个人、山东大学军训优秀学员等称号。在大学的前三年里,她综合绩点排名学院第一,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奖学金,现已直博到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对优秀的追求,亦是一种优秀

大一上学期的时候,因为不太适应的缘故,自己比较迷茫,整天漫无目的,一直过着上课认真听,课后做作业的单调生活。”——回想起自己初入大学校园时的状态,她这样说到,越往上走,接触的越多,你越会发现读研对未来的发展更有帮助。刚进入大学的她,并未考虑读研一事,但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她慢慢转变了当初的想法,后来发现自己成绩也不错,读研也能研究很多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于是便选择了继续读研。

在学习状态上,不放弃、不将就是她对自己的要求。教室的第一排与图书馆常能见到她的身影,学习的动力有很大部分来自于外界和内心的压力,而在她看来,外界的压力源于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当大家都积极向上的时候,你也会受到影响,也会有一个不一样的精神面貌。内心的压力则是源于她对优秀的追求,让自己保持优秀去争取更好的机会是她的真实想法。

学习上谁都难免遇到问题,她也不例外。每当遇到难题时,与人讨论就是她最好的解决方法,对此她也有着深刻的体会:一方面在讨论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解决现有的问题还可能发现新的问题,另一方面这也是拉近同学之间或是师生之间距离的契机。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对优秀不断追求的过程中她一直都在奔跑,从未停下脚步,这也使她在众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一个更为优秀的人。



尝遍人间甘辛味,言外冷暖我自知

忙碌的时光虽然匆匆,但不虚度。

学习之余,崔同慧也不断尝试不同的工作。大学期间她先后加入了山东大学科技创业者协会与能动学院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指导中心、能动学院自管会,并先后在班级中担任学习委员和生活委员等职务。即便如此,当谈到自己的学生工作时,她仍非常谦虚的表示自己在学生工作方面不算特别突出。在此之余,她也积极走向社会。在大学期间,她先后尝试过导购与家教等兼职。加上各类奖学金,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已基本实现了经济方面的独立。确实做一些兼职可能会比较累,但这能让我更好的感受这个社会,体会人间的冷暖,这也为我带来了不少的收获。多样的人生经历为她的科创之旅提供了不少思路。经过三年的努力,她提出并研究完善了四角切圆红外节能灶电子智能火车票可为手机充电的新型可充式5号电池基于生化处理的社区厨余垃圾处理系统等项目。优秀的学习成绩与丰富的人生经历使得她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并顺利的成为了一名中共党员。能够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一件令我特别期望的事情,中国共产党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后我一定会以一名党员的身份来要求自己,服务社会的。

学习上,她拼尽全力,达到了他人难以企及的高度;生活中,她不断尝试,活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

往昔虽不可重现,实为后世之财宝

总结自己的大学四年,崔同慧为学弟学妹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在大学里首先要给自己找准方向,想清楚将来究竟会做什么。即便是在刚开始时没想明白也没什么关系,但不能在没想明白的情况下还整天浑浑噩噩,这时应该把学习的基础打好,这样才能在你找准自己的方向时有更多的选择。在大学里同时还要善于抓住机会,多尝试新鲜事物,不必刻意去担心学习的状况。

不同的老师各有各的风格,有你喜欢的、负责的,也有讲课深奥难懂的,要学会自己去适应,千万不能让外界影响你自己。回顾自己四年的课程,她给出了这样的建议。

而在保研方面,她也有着一份成功之道:保研的基础是好的学习成绩,三年的成绩体现着你的努力程度,在此之上还应找准自己的定位。高校面试时不仅要确保自己的精神面貌不会成为减分项,还需要提前做好准备,比如中英文的自我介绍、个人简历等。在这个过程中不应妄自菲薄也不应盲目自信。每个人都要做好心理准备,在被问到不了解的问题时也不慌张。在三年的学习中,部分知识肯定会渐渐遗忘,在面试之前还需多看书多复习。

机会只会对有准备的人开放。天道酬勤,三年的坚持,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奋斗为她叩响了清华这所国内顶级学府的大门。有聪明的资质、内在的干劲、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相伴,相信未来她定会乘长风破万里浪,驶向理想的远方!

(文/林明祥、刘鸿宇)


上一条:【优秀毕业生】邵洋——自强不息,砥柱中流 下一条:【优秀毕业生】张鑫——体味多彩人生,心怀天下之志

关闭

Copyright © 2014   EPE of SDU.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版权所有    TEL:  0531-88392428  8839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