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逝,今年是我来到山东大学的第九个年头。四年本科、五年的硕博生涯已接近尾声,此刻的我思绪万千。从进入山大本科,到进入清洁燃烧实验室再到现在即将踏上工作岗位,这些经历像做梦一样。回想这九年时光,体会过成功后的喜悦,有过喜极而泣的感动,也品尝过辛酸泪水的咸涩。这一切,都将是我人生道路上极其珍贵的回忆。
2013年秋天,怀着激动的心情,我加入了保研的大队伍,跟随着小伙伴们一起选择留在了山大继续读研。随着毕设的展开,我开始跟随着师兄师姐们做实验,慢慢了解当时的课题。起初,我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是研究生毕业后找份还可以的工作好好生活。然而,事情往往不会按照自己计划的那样发展,在选择研究生毕业还是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时候,我选择了后者。至于为什么选择读博呢?一方面是因为老师和师兄师姐们认为我适合读博,很多时候我能静下来坐在电脑前学习点新的知识;另一方面,是因为当时我的博士生师兄太优秀了,他是我的榜样,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向更好的方向前进。再说,如果不发几篇论文,对我来说也是非常遗憾的,我想继续研究点什么,做出来点成果。所以,我踏上了这条即使跪着也要走完的路。
就在研二上学期确定硕转博的时候,我换了课题:生物质能开发与利用。这要重新阅读大量文献来了解课题背景,重新了解实验操作,当时的我着急了。来不来得及,能不能顺利毕业,这都会使我产生焦躁的情绪,但也很正常。那段时间,我很努力,每天早上来实验室做实验,中午吃完饭回来继续做实验,晚上回到工作室整理实验数据、阅读文献、计划第二天的实验内容。我比较喜欢做完一件事情后的那种成就感和轻松感,在紧张有节奏的情况下完成了我的第一个实验内容。接下来就是写论文。刚开始比较头大,比较迷茫,先写中文,然后逐句翻译成英文,但导师制止了我,告诉我要直接写英文,避免蹩脚的英文直译的感觉。那怎么办呢?多看已发表文献。发表的英文文章里会有一些很经典的语句或句式,参考着写,多读文献,想法思路自然就有了。当然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他在修改论文时给了我特别多的建议,无论是在思路上、语言上还是方法上,都让我受益匪浅。提到导师,我想说,自己真是比较幸运的,遇到一个非常好的导师。我的导师在学术上十分严谨,抠论文是逐字逐句的,经常询问我实验、论文进展,遇到什么问题没有,怎么解决,下一步工作计划是什么。导师可以在我们的科研道路上指引方向,给我们提一个思路,一个想法,但具体怎么开展,需要我们阅读文献,制定实验方案。在读研读博期间和导师的交流特别重要,我可以和导师探讨实验计划,使方案更加合理;同时,当我遇到特别大的难题,或是压力大的时候,和导师沟通后,感觉会释放压力,得到鼓励,像打了鸡血一样充满斗志。可以说,我的每一次进步、每一次成绩的取得都与我的导师的谆谆教导密不可分。
下面介绍一下我的研究课题。我的研究课题紧扣当今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能源与环境。在我国,一方面作为三大化石燃料之一的石油资源储备匮乏,巨大的石油消费量依赖于国外进口,另一方面燃烧石油资源而产生的有害气体造成环境污染。面对着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的双重压力,改变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开发和利用可再生清洁的能源是必然的选择!而生物柴油具有可再生性,良好的燃料性能和环保特性,以及优良的兼容性,使得其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大力发展生物柴油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推动能源替代、减轻环境压力、控制城市大气污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老师给我确定的课题是固体酸的优化制备及催化酯化-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性能研究,具有特别高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我也特别的感兴趣。能更加了解我国生物柴油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这个研究方向添砖加瓦是我的幸运。兴趣是科研中很重要的源动力,幸运的是我能研究这个课题,我有一位好导师在这个过程中指导我督促我,而自己又愿意为之努力。
关于科研的心得体会,我想说得是,第一要经常和导师交流,正如我前面所说的,我的进步与提升很大程度上来自导师的帮助。其次是要学会释放压力。在科研道路中,不顺的时候十之八九。做实验的时候,遇到了数据结果不理想的情况时,说实话,刚开始的时候我也会崩溃,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或者约上好朋友出去吃一顿好吃的,感觉这都可以很好的释放不良的情绪。然后第二天,继续找解决办法。小论文写好了,投稿的时候往往不是一次就命中,也经历过很多次拒稿转投期刊的情况。后来,渐渐地,自己心态慢慢调整好了,数据不理想和投稿过程不顺利是很正常的。多关注一些学术科研账号,比如小木虫,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术科研互助社区,在里面会有很多来自国内各大院校、科研院所的博硕士研究生、企业研发人员相互交流经验和学术资源。我们能收获很多,也许能在里面找到你需要的解决方案。第三是制定小计划,无论是每一天的还是阶段性的。导师常告诉我们,要珍惜读博的这段时间,能静下心来专注做课题,等到将来踏上了工作岗位,诸多繁琐事情会扰乱你的心绪。硕士博士阶段是搞科研时间最充分的时期,但不要觉得时间还有很多,慢慢吞吞,没有目的性。往往会工作了一两个月,却依然没有实质性进展,时间久了容易产生挫败感。我喜欢给自己定一些小目标,晚上回宿舍前在本子上写下明天或是近几天要做的事情,每完成一件事情,划上对勾,这种目标感能激发自己的能动性,会让自己思路清晰,提升做事情的效率。
回想这几年,也有很多遗憾的事情。大学的时候,每学期都有课程要学,期末有考试要准备。读研读博后,除了第一年有必修课程要学外,剩下的大部分时候要自己安排。比较遗憾的是以前没有多学几个制图软件,把实验流程图、机理图画的漂亮些,投稿的时候来抓住编辑和审稿人的眼球。同时,也比较遗憾没有多去运动,跑跑步打打球,锻炼身体。工作以后,不会再有导师教授你如何制作一份关于科研学术的PPT、如何撰写科研报告、如何做精彩的汇报,这些技能是要靠自己去锻炼并且积攒的。趁着现在还年轻,有精力的时候,多学习,多积累,抓住每一次可以锻炼的机会,提升自己各方面能力,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图/于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