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污染物减排国家工程实验室现有固定研究人员21人,均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8人,讲师及其它10人,兼职特聘院士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天山学者”1人。团队成员分别具有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美国加州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德国汉堡工业大学、澳洲新南威尔士大学和南澳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南大学、山东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学习背景。团队以团结、协作、开放、竞争为理念,以建设一流的科技创新基地为目标,汇聚优秀人才,致力于污染物控制、能源资源利用、节能减排等,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实验室建成了测试分析中心、机理试验中心和中试试验中心,采购了大批最新型的精密仪器设备,大部分科研测试分析均可在实验室内高效完成。研究覆盖前端的能源环境评估分析、主干的能源环境问题机制机理解析和终端的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集成与产业化,能够为能源学科和环境学科提供强力支撑。正在进行推广转化的重要技术包括:1)双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湿式静电深度除尘技术(国际先进,获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3)大宗工业固废结合利用制备硫铝酸盐胶凝材料技术(国际领先,获山东省高校优秀成果奖);4)烟气深度净化与多种污染物协同脱除技术;5)微波诱导废弃物热解/气化技术,等。
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煤气化原位制活性焦控制污染物:低NOx燃烧,富氧燃烧,燃烧计算与模拟;燃煤污染物净化技术方向:脱硫增效,污染物协同脱除,污染物深度净化,CO2减排与利用;燃料转化与废物资源化研究方向:赤泥、脱硫副产物等大宗工业固废制硫铝酸盐胶凝材料,生物质、褐煤、煤泥、废旧轮胎、电子垃圾等劣质燃料或固废的干燥、提质、热解、气化,微波加热/热解基础机制;工业生态学与能源产业政策研究方向:低碳能源发展战略,区域碳排放评价与源解析,能源循环经济理论,能源环境系统生命周期评价,等。
近年来,实验室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500余篇;授权/申请国家专利70余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山东省技术发明二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7项;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主创新及成果转化重大专项等国家、省部级课题60余项,各类企业委托课题100余项,年度科研经费达到3000万元。
实验室一贯重视与国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国际合作与交流,通过联合研究、研究生互派、研究人员互访等形式,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德国汉堡工业大学、奥格斯堡应用技术大学,美国辛辛那提大学、肯塔基大学、康奈尔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南澳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密切联系,国际化步伐不断拓展。